【轻松】第一单元庆阳古生物化石概况

  庆阳是我古生物化石资源尤为丰富的地区之一,1920年法学者桑志华在庆阳第一次采用现代地层古生物学方法进行发掘,揭开了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序幕。

  环江翼龙发现于我市庆城县三十里铺环江岸,是我境内发现的第三个最完整的翼龙化石。黄河古象出土于合水县板桥乡马莲河西岸,是目前全世界发现最大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庆阳市境内发现多处古生物化石点,化石标本主要有蒙古黄鼠仓鼠古野牛三趾马长颈鹿犀牛大象等数十种。我市各县博物馆均有化石收藏。

  从化石研究表明,庆阳在遥远的生代就生活着许多相貌奇特的古脊椎动物,到了新生代,庆阳大地上曾多次出现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那时湖泊浩渺,树木繁茂,花草盈野,物种繁盛,呈现出一派古生物的天然伊甸园景象。

  1西峰巨家塬化石点

  西峰巨家塬化石点位于西峰区温泉乡巨家塬村部临沟的坡面上,南北三面临沟,西面靠塬,分布面积约5万方米,当地群众称此地为龙骨沟。

  1963年和1974年,科学地质研究所和华北地理研究所及科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人类研究所贾兰坡教授和省市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考古,获取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标本,采取了一些旧石器,所采集的石器和化石均埋藏于灰绿色淤泥层。出土的旧石器主要有石核和石片及尖状器;出土的化石有披犀蒙古野马野驴普氏羚羊河套大角鹿纳马象赤鹿原始牛恰克图转角羊水牛等均属于莎拉乌苏动物群的成员,与河南新蔡及河北迁安的动物群也是基本相当的,其时代为更新世晚期。

  该化石点地层剖面清楚,动物化石标本和石器丰富,是陇地区发现的一个最完整的地层剖面,也是地质地理和考古界划分地层的一个标准地点,它的研究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2华池县柔远化石点

  华池县柔远化石点位于华池县柔远镇西北0.5公里处在崖面上,在淡灰黄色粉质粘土层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虎最晚鬣狗野驴普氏野马披犀赤鹿普氏羚羊原始牛。这8种哺乳动物化石已绝灭的有最晚鬣狗披犀原始牛3种。披犀和原始牛一般多见于晚更新世,而最晚鬣狗是我晚更新世的标准化石。由此可见,这批化石的时代属于晚更新世。

  华池柔远发现的化石,有披犀的下颌骨环椎距骨和下颊齿,它们至少代表两个不同年龄的个体。我晚更新世初期的丁村动物群和晚更新世期的萨拉乌苏动物,都有较多的披犀化石发现,但晚更新世后期的马兰黄土,披犀化石却相当贫乏,说明晚更新世后期,当马兰黄土在华北大面积沉积时,可能这种动物经受不了风沙的袭击,退居到黄土高原上残留的几个少数岛状的林地边缘了。

  3环县楼房子化石点

  环县楼房子化石点位于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甘水湾组1公里处侧沟边,面积约90方米,遗址内沟崖坍塌严重。1963年1974年西北大学地质系省博物馆先后两次对该化石点进行过发掘。在柏林沟第二级阶地上的灰绿色淤泥砾石层,出土了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及较多的旧石器。哺乳动物化石有最后鬣狗犬科虎披犀野马野驴马猪加拿大马鹿北京斑鹿河套大角鹿普氏羚羊恰克图转角羚羊盘羊原始牛。所以采集的2000件化石分属17个属种,是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常见的类型。

  楼房子底部砾石层,软硬不同的砾石与大不等的化石搅混在一起,是因为在晚更新世期时,庆阳的雨量曾一度较充沛,河流发育,湖沼广布,生物兴旺。随后气候变得更趋干冷,湖沼消失,广泛沉积了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不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的生物相继死亡,有的则向南或他处迁移,是动物化石稀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4环县刘家岔化石点

  环县刘家岔化石点位于环县环城镇高龚塬村刘家岔组,分布在刘家岔沟段北侧的龙骨拐沟沟口。1977年1978年,甘肃省博物馆谢骏义与庆阳地区博物馆许俊臣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其第四纪晚期地层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同时还发现了打制石器。

  化石点脊椎动物化石相当丰富,种类有鸵鸟鼢鼠虎披犀普氏野马野驴河套大角鹿大角鹿赤鹿鹿普氏羚羊扭角羊原始牛猪,与华北已知晚更新世的几个典型动物群相比,刘家岔出土的化石与内蒙萨拉乌苏动物群最为接,时代大致相同。

  研究资料表明,披犀等化石动物群面貌反映出当时陇为一种稀树草原景观,气候较今寒冷,温度却大于今。在距今一万年前后末次冰期结束,披犀完成其历史使命,销声匿迹,整个从地球上绝灭了。